Angie Lai Art Space

<極地,再也無吉地> 浮冰融化越來越高溫的北極海,對北極熊而言就像在泡溫泉,只是牠沒有得到舒壓,卻是失去狩獵的機會。 可別以為北極熊離台灣很遠,全球暖化的生態危機是沒有距離,同樣影響著我們與牠;因為冰原的融化無法獵食,北極熊正慢慢走向滅亡。 上帝創造人類是來管理萬物,世人卻只忙著累積財富,金錢至上的原則,漸漸遺忘了作為人類的責任與使命。令人痛心的畫面頻傳,萬物在我們的管理下逐漸消失,若繼續冷漠覺得事不關己,很快換我們也會失去生存的浮冰。 套 一句柯林頓經典名言:「笨蛋,問題在貪婪!」問題在於我你身邊的每一個你、你,你。
Go to link
<棍子麵包> 葡萄酒、蓓蕾帽、乳酪與棍子麵包是法國最典型的象徵,而Baguette棍子麵包就是法國尤其巴黎最知名的銅板美食,隨手可得,單純普通,價格親民,簡直像長年的婚姻,平淡地卻又每日不可缺,連浪漫的民族也對它無法自拔;麵包與法國的經濟脈絡息息相關,重要的程度甚至用「就像沒有麵包的一天」來形容無可奈何的等待,可見一斑。 Baguette之所以會像棍子的形狀來由眾說紛紜,有一傳說發明這樣造型的奇想是來自拿破崙!幾百年來麵包都是圓扁型,利於儲存,第一帝國時期戰爭時期,皇帝拿破崙要求軍隊麵包師父製做方便攜帶的麵包,就像刀劍棍子般方便繫於腰間後,長度比腿短不致妨礙行軍也不會弄壞麵包,份量恰好是一天的軍伙,時至今日,Baguette還有法律規定大約是3-4cm寬、5-6cm厚、65cm長,重250g且不得加防腐劑,因此放置一天後便堅硬如石,法國人Baguette即買即食不隔夜實用,在帝國時期更因此顧及到士兵的健康。 如今,說到法國,有幾個人能不聯想到棍子麵包呢!?
Go to link
<曬太陽> 最近看到了BBC的節目,英國澳洲等國研究發現,近視成因是因為缺少日曬,看書看螢幕的距離時間都不是主要殺手,適量接觸陽光能刺激視網膜分泌多巴胺,才能真正防止眼軸變長。 連續假日的連續好天氣,都在告訴我們不要再待在室內了!而且,曬一小時太陽還可以降10%的血壓,大人小孩皆有益,快走出戶外曬太陽吧!
Go to link
<0> Good without God is 0 神,從中世紀至今仍然劃分你的我的你們的我們的,出了地球,沒有了陽光空氣水,還要不要爭你的我的你們的我們的以及他們的呢? 赦免他們 pardonne-leur 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ils ne savent pas ce qu'ils font 我相信上帝試著 je crois que dieu a essayé 教導我們不要有 de nous apprendre à ne pas avoir 代罪羔羊的政策
Go to link
<Croissant> 來自奧地利的麵包,在1770年隨著瑪麗·安東尼特從奧地利嫁到法國,可頌也正式被帶入法國,現在成為法國人每日的傳統早餐。 在傳入法國將近一百年前的奧地利,正在發生維也納戰爭。早起做麵包的麵包師傅,無意間發現了夜間偷襲的奧圖曼軍隊,於是拉起全城警報因而使敵方偷襲失敗。為了慶祝,就把麵包做成了奧圖曼旗幟的圖樣,也就是號角的形狀,來紀念此次的勝利,可頌也從此與牛角形狀脫不了關係。 而一位來自維也納的麵包師傅於1837年在巴黎開了第一間Boulangerie Viennoise(維也納麵包坊),第一個賣起了可頌的麵包店。銷售一飛沖天,四年間他拓展了12家店,讓這種維也納式的華麗麵包廣被接納 ; 在1845年時,巴黎已經有多達250個麵包師傅了。 日益 趨多的麵包師傅於是組織了一個專業協會,一週兩次聚會討論各自的興趣、技術、與投資,當時社會主義氣氛瀰漫,而多數麵包師傅皆屬於有共和與革命思想的勞工階級,於是這些麵包師傅們便促成了「二月革命」,推翻路易菲力國王,法蘭西第二共和開始。
Go to link
<親吻時,請用法文!> 法國政府曾下令「禁止在鐵道上親吻」。 關於吻,法國浪漫派詩人Musset在《一個世紀的懺悔》是這樣描述的:「親吻!你是用戀人焦渴的嘴唇,像杯子般來互相傾注的神聖的飲料。」 法國人的吻特別有名,甚至有數據指出他們一天要親吻至少30次,而法式熱吻更是被稱作是「靈魂的結合」,另所有有情人心神嚮往。 就是因為這樣的情懷,太多的熱情致使火車發車時間嚴重的誤點,這樣的禁令頒佈在多情的法國,看起來似乎也頗合理了,您說不是嗎? When kissing, do it in French ,please!
Go to link
<從圓形金魚缸看世界> 義大利的城市Monza,幾年前禁止市民將金魚養在圓形的玻璃魚缸裡。原因是當金魚透過圓弧形的魚缸凝視外面時,看到的都是扭曲的真實。 試想,我們是否也住在一個大圓弧形玻璃缸裡?沒有機會離開魚缸的話,扭曲與片段的視線便是我們所以為的全世界。 而宇宙偌大,究竟原貌又為何?
Go to link
<Théâtrophone—電話裡的劇院> 網頁上,看到朋友分享可以隨選隨聽歌曲的網站,想到很久很久以前,當電話剛出現於世上時,很有文化的法國人在1881年便想到把歌劇搬進電話裡,做起了電話歌劇的生意,只消拿起聽筒,就像有人在耳邊唱歌劇給你聽。 文豪雨果首次體驗後寫到:「這非常奇妙。戴上兩個連在牆上的耳罩,就可以聽到歌劇院的演出,換另一副就可以聽到法藍西劇院,再換一副又可以聽到喜歌劇院。孩童們高興極了,而我也是!」 利用舞台前設置的80個轉換器,透過電話線,巴黎人在萬國博覽會上領先體驗兩個聽筒的雙軌立體音效,展出後生意蒸蒸日上,於是推出了會員制,長期訂閱還可享折扣;而在飯店、咖啡廳、俱樂部等場所,還設立了投幣電話聽筒,五分鐘的演出只需50生丁,讓歌劇與戲劇無所不在! 追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特也是愛用者,時常在他的書信裡提及。不過,就如同我們曾經人手一台的隨身聽,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,電話劇院這項有趣的設備也漸漸被取代,風靡了40年,最後剩下文豪筆下美麗的記憶。
Go to link
<左腳踩到狗屎有好運> 幾年前看過一個報導說,在巴黎每年有600多人踩到狗大便滑倒。 在巴黎生活過,絕對對路上如地雷般的狗屎印象深刻,隨時都有一道道磚紅色,像用毛筆寫「豎」在街道上大肆揮毫,越到郊區體積越是龐大,對於會有這種統計數字也絲毫不覺得荒謬了。 巴黎的狗很有教養,不亂叫不亂跑,優雅健康福利良好,法律允許狗進入飯店和商店,而主人只要花5.1歐的統一車票,就可以帶著牠搭地鐵電車公車,跑遍巴黎大街小巷。 為了整治這惡名昭彰的印象,這幾年市區隨處都有標語提醒飼主舉手之勞,還有便衣警察專門捉拿讓狗兒隨地便便的主人,公園角落也設置專用塑膠袋免費供應,每年花上900萬歐元處理這20多萬噸的黃金,不知道,左腳的幸運會不會在某一天也一併被殲滅了!
Go to link